Thursday, 26 October 2017

成也Facebook,敗也Facebook

Facebook每次更新都怨聲載道,出Timeline,出Sponsor post,改版面。每天下意識地掃掃掃,有天你突然醒覺某些朋友在Facebook消失了,正確來說是他們被Facebook消失在閣下的News Feed當中。不咬弦的、沒共同興趣的、沒Mutual Friend的,不曉得Facebook大神怎樣決定,剩下的或許就是他們認為你想看的東西。

《十大香港行山秘景》
《隱世屋邨紅色球場》
《文青必到呃Like打卡Cafe》

等等,這些好似不是我想看的?我不知道Facebook憑什麼揀選這些內容,Hide了無數次,還是會因為某某Like過、某某tag某某的朋友留下Comment時一而再彈出。你說Facebook討人厭嗎?不喜歡就不要用好了。偏偏它滲透力強,偏偏有人已上了Facebook癮,偏偏Facebook成就了審計新丁專頁的誕生。

近日又有新搞作,多了一支火箭仔名叫Explore。本來的News feed不會再有非付費專頁的Post,留下的只有閣下的家人朋友Post和已付費的廣告Post。那麼沒有付費的專頁Post怎麼辦?就由各大用家在火箭仔隨意隨機隨緣Explore一下。這支火箭仔在6個國家試行,其中一個國家斯洛伐克已有人表示traffic一夜間大跌四分一。

這不算什麼新鮮事。Post reach在近月跌得好急,間中又送credit給我落廣告,早知道不付錢會漸漸被Facebook不明的algorithm淘汰。曾經付過一次錢推Post,用後發現如果你不是大灑金錢,只付一百幾十是全無作用,那不如省掉那一百幾十元吃飯好過。

靠專頁起家的新丁平時睇Like食飯,今次奇怪地不氣憤,畢竟人家是商業機構,更是上市公司,不賺錢才怪。Facebook 回應火箭仔測試謂 "With all of the possible stories in each person’s feed, we always work to connect people with the posts they find most meaningful."

是的,他們致力把人們覺得有意義的內容連在一起。這句令我更加氣憤不來,因為這就是社會對吧?人們喜歡待在跟自己相近的群體,合則來,不合不會一起。和而不同?別傻了,「和」只因那所謂「不同」骨子裡仍是一樣。你有你秘景,我有我拉絲,有不同嗎?

當看到Post reach不斷跌,我不斷反省是否寫得不夠好,得不到大家歡心。再仔細一點看Stat,reach跌得比Like數快,即是看到文章的人會按Like的百分比還上升了,這算是好消息吧。想通了,不論寫文章的人有多努力寫,結果也未必如人意。一來你喜歡的未必是讀者喜歡的,二來人家根本看不到你的文章。

這就合我心意了。想寫就寫,就是我開始寫文章的原因。我會繼續寫,只要我想寫就會寫。
最後同大家介紹返,新丁係有個Blog嘅,基本上是以archive模式存在。為免Facebook搞鬼,我往後會努力經營呢個Blog。至於IG,喺呢度。#審計新丁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audit.sunding/

今日講住咁多先,大家鍾意就送個Like,因為你睇到呢篇文已經係一個緣份,希望大家都遇到啲你同我都覺得meaningful既朋友。

Tuesday, 24 October 2017

當你可以claim父母免稅額時

近日收到稅單,雖然稅務局總是令人聯想到綠色大信封,但真正要你掏錢交稅的是一封毫不起眼的白色信件。
香港有預繳稅的安排,即是交今年稅款時順道按今年數額預交下年的稅。有人謂Big4年年加人工,到下年收稅單時,人工加幅抵消近年都有的75%退稅,實際要繳的數還是比已預繳的多。
今次打開稅單,Balance of tax repayable?Allowance少了考試費還有tax repayable?(當然未計預繳下年的)當我還在查看Tax Computation每一粒數時,心水清的媽媽在旁已道出真相:「今年你多了父母免稅額。」
報稅時興高采烈地捉著父母說,終於可以Claim他們免稅額,兩人加上同住的免稅額差不多十萬大元。今天才赫然發現歲月不饒人,再過數年,連他們全額免稅額都可以claim時,證明他們也屆退休之齡。
我踏出社會做事的年數不多,但留在家的時間卻寥寥無幾。之前一直很想搬出來自己住,就當我是那些「想要私人空間卻抱怨沒有上流機會的廢青」吧。奈何香港樓價升到一個連想也不敢想的地步。今天回想,香港樓價極高的唯一好處是迫子女與父母同住。工作再忙,約會再多,朋友再重要,也不及回家要緊。
兩老辛勞半輩子,把家中小孩養得肥肥白白。小孩長大成人,外出賺錢養家甚至可以claim DPA時,也代表他們是時候享退休之福了。
—寫在趕回家途中

Sunday, 22 October 2017

審計新書 @903讀賣Sunday

多謝少爺占和王貽興在903 #讀賣Sunday 介紹《今晚OT到幾點──Audit新丁求生記》,自己寫的文字有天竟然在大氣電波播出,這感覺相當有趣。尤其聽到阿占說:「企喺安德尊隔離嗰個就係auditor啦」,我也不爭氣地笑了出聲。

「真正精彩好玩唔係呢度喎」

那麼audit真正精彩的地方在哪裡呢?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即時到商台重溫,或者去書局找找新丁本書。

讀賣Sunday節目重溫: http://www.881903.com/Page/ZH-TW/BrowseSchedule.aspx?ItemId=2485 
(記得聽到尾)

#辛苦不是重點 #人工也不是重點 #好書拿給你 #書拿 #少爺占 #王貽興 #咜吒903 #審計新丁 #今晚OT到幾點Audit新丁求生記

再一次謝謝 JimYan 王貽興 的介紹!!


P.S. 播出時我剛好在書店,城中三中商一齊秋季大減價喎,執完櫃又買書啦

Tuesday, 17 October 2017

等......寂寞到夜深

一年多前的標準工時諮詢文件提出了四個政策方向, 分別是:
A. 大框 (合約工時)
B. 小框 (立法標準工時)
C. All of the above
D. None of the above
半年後委員會向行政長官提交諮詢報告,再半年後政府訂立工時政策的整體框架:包括立法規定僱主須與每月工資不超過11,000元的僱員訂立書面僱傭合約,當中須列明工時條款及超時工作補償安排
(即係:小框就冇啦,俾住半個大框你袋住先啦;其他就再研究吓先喎。)
再過四個月來到2017年10月,新政府上場,局長說:「政府會繼續按照上屆決定,試行合約工時及為不同行業制定工時標準,但不會考慮就標準工時立法。」
(即係:嗰半個大框都係試行吓啫,小框你地諗都唔駛諗啦。)
連之前建議為每月工資不超過11,000元的基層員工立法都再沒有提起,枉論其他「較高技術職業(例如醫生、會計師、教師、管理人員等)及部分難以界定及計算工時的職業」(標準工時委員會報告摘要,原文錄)。
(即係:《今晚OT到幾點》可以寫續集啦咁~~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Source:
May 2016 - 新丁舊文:標準工時系列(1) - 第二階段諮詢什麼?
http://freshaccountant.blogspot.hk/2016/05/1.html
Jan 2017 - 【標準工時委員會報告摘要】
http://www.labour.gov.hk/tc/plan/pdf/whp/swhc_report_es.pdf
Jun 2017 - 【政府訂立工時政策的整體框架】http://www.info.gov.hk/…/gener…/201706/13/P2017061300834.htm
Oct 2017 - 【信報新聞:羅致光:政府不考慮就標準工時立法】
https://www2.hkej.com/…/%E7%BE%85%E8%87%B4%E5%85%89%3A%E6%9…

Sunday, 15 October 2017

回憶的載體

今年多逛了書店,因而買了很多新書。新買回來的書塞不進書櫃,就隨便放在飯桌。開飯時把整疊書放在床上,睡覺時放回飯桌,翌日開飯又搬回床上,如是者每天搬來搬去。這週末被迫留在家中,終於狠下決心把櫃內所有東西搬出來。之前每次執屋銳意大換血,結果得出上格櫃搬到下格櫃。失敗原因離不開以下幾個。
第一:這東西有用。
就算現在未必用得著,可能將來有用呢。望著穿不下的衣服,或者遲些減肥成功就穿得到呢?看著大學的書本,或者某天我要翻開Business Law查一下某某case呢?還有一大堆裝飾品,裝飾都算是一個用途吧。有用與否視乎你對有用的定義。
第二:這東西新買未用過。
在淘寶貪便宜淘回來的垃圾,碼數不合的減價貨和已經不喜歡的新買手袋。未用過不代表有用,甚至因為沒用才導致買回來後一直被冷落。你不再喜歡,但因為就這樣丟掉感覺很浪費而把它們放回原位,留待下次發落。
第三:這東西擁有一段值得回味的回憶。
簡單來說:「我捨不得你……」
雖然我討厭亂七八糟的環境,但自問也是一位極喜歡攬著舊東西不放手的人。即使在這寸金尺土的地方,我每次執屋都是唱著我捨不得你……yeah yeah而失敗收場。不知是哪來的決心和勇氣,今次我定下了一個執屋標準:三年不動的有用極有限,新買未用過不是一個原因,同樣以三年作期限,買後三年內不動的同樣掉入To throw away pool。
可是來到回憶一關,再不是衡量有用沒用的問題。首先找來了一大堆教科書,這本是Year 2上Management accounting用的,那本是final year上那個滿口印度口音的大陸professor的finance course時用的。論回憶,中學的教科書更甚。一堆又一堆寫滿notes的past paper,F.5, F.6, F.7的試卷和答題簿,還有三本我至愛的地理書。拿走上面全部的書,櫃底還有一大堆畢業照、紀念冊、名信片、同學們親手寫的聖誕卡等等。看著看著,點點校園回憶全部湧出來。
我輕輕抹走書本上的塵,卻抹不走紙張發黃的痕跡。不論是書本、相片還是裝飾品,它們有用與否不是指物件本身的用途,而是它們每件都是回憶的載體。可惜,回憶載體的替代品就只有回憶本身。回憶的載體佔據土地空間,而回憶本身佔據的是腦袋空間。有人常說:別人可以拿走你的所有,除了你腦內的回憶。我反而對自己腦袋沒什麼信心,總覺得回憶這回事需要回憶載體去幫忙儲存,否則不知哪天會逐漸把曾是珍而重之的回憶忘記了。
三年沒用就要扔掉的規矩令我清走大部分大學時期的書,畢竟accounting的知識日新月異,四五年前的、還要是US GAAP的東西確實不知留來幹嘛,要make reference頂多用QP materials好了。大學回憶?相信我在大學的回憶不用靠教科書來refresh吧。反而中學的所有東西完封不動放回書櫃,如果有天我再次拿起這份那份notes連這是什麼都忘記了,那就是回憶載體完成歷史使命的時候了。
P.S. 收筆後突然想起朋友常打趣道,你這麼喜歡留在過去,難怪你跑去當審計了。其實,兩者有什麼關係?

Thursday, 28 September 2017

你有冇一刻鍾意做audit?

這標題源於讀者來信:「新丁,你有冇一刻鍾意做audit?」要答這個問題,開場白可以省卻,但一定要有點音樂作襯托。
//你老了我也大了 想飛始終飛不了
這山丘被埋沒於鋼筋不太緊要//
我當時秒回了「有」,因為問題的重點是「一刻」,而我相信曾有一刻是喜歡的。
「邊一刻?」
我沉默了。
這情況就好像一對談分手的情人,一方問道:「你有沒有一刻喜歡過我?」
你問我有沒有一刻鍾意,當然會有,如果數年來連絲毫喜歡也沒有,未免太悲哀吧。
「那……是哪一刻?」
空氣靜止得令人不安。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,一個理所當然會有答案的問題,為何另一方會以沉默作答呢?
「你答不到即是沒有啦。」
「不,有的,我有喜歡過。」腦裡不斷打轉,回想我們之間過去的回憶,正確來說是在過去掘出美好的回憶。
//讓記憶只記載 風景美好過
當它並未塌下來//
美好時刻?放工、搭的士、搭的士放工;出糧、放假、等出糧、等放假;收工,天還未光,或者天還未黑,都算是美好吧。等等,這些不是valid reason好不好?
//就當所有痛楚 成長的經過
能夠學在回憶中止痛亦算不錯//
以工作性質來說,作為auditor我最喜歡Stocktake,主要因為這是最能彰顯auditor存在價值的工作。當Junior時做點貨,升上Senior後做stocktake planning和inventory testing report,至少實實在在完成一個存貨盤點的audit procedure,總比解fluctuation貼地。提起解flux,你想它升就升、跌就跌、不變就不變,不得不慨嘆自己的寫作技巧或者是這樣建立出來。
//明白經歷太多 樂與悲我永不可操縱
讓記憶中只記最好 忘記當中所有痛//
記憶中是否只有最好?難忘的記憶永遠都有最好和最壞。腦袋很公平,即使有不快的記憶,但總有些是喜愛的時刻,否則當初幹嘛走進這個行業當auditor?
好一個「當初」,有沒有人當初為了正義、為了查假數而選擇當auditor?雖然只有千分之一的機會,但如果不幸說中了,希望你已學懂接受現實跟理想的落差,明白事情不是非黑即白,權衡自己的灰色地帶可以去到幾灰。從正面去想,audit教曉你如何當一個能屈能伸的人,都算是一個得著吧。
//沒有起跌痛楚 成長怎麼過
能夠學在回憶中止痛亦算不錯//
回憶中有不少感動時刻,絕大部分在半夜三更OT期間發生,一切源自一句老套的說話:患難見真情。八餸一湯OT飯、同事們圍爐夜話、經理的一句「快啲返屋企食飯」、Client的一句「辛苦晒」,還有第一次當In-charge時獲得同事們送的收job蛋糕。
一味靠衝的工作環境迫使新丁快速成長,彷彿每刻都要超越自己上一分鐘才不算枉過。難關雖然難過,但成功跨過的滿足感就是「鍾意audit的時刻」,或者每次挑戰成功你就會喜歡了。成功堅re到 re-test,收齊bank confirmation兼client算對bank rec items,拋窒Client迫他們改數,見到聯交出announcement,連出廿幾三十份815 tax deadline的account,成功將同事帶返大陸再無穿無爛帶回港,一切順利如期收Job。遇強愈強,段段經歷,練成了迎難而上的功力,也逐字逐頁寫成了刻骨銘心的成長回憶。
//讓記憶中不記太多 剩最好的經過//
說回那對談分手的情人,不,是已分開的情人。
臨別時一方問道:「你有沒有一刻喜歡過我?」
「有。我有喜歡過。」
在對方問「哪一刻」前,你早就知道他/她在想什麼,而曾經去意已決的你也應該知道下一句要說什麼。
「以前,我喜歡過你。」
//就算山丘不再美好 在記憶中它美好過//
謝謝你塑造了一個更好的我,就讓我們把好的、痛的回憶通通留在過去。你不用狠心地抹掉一切,也不用特意迴避重提過去,畢竟那帶一點點遺憾、一點點不完美的過去成就了現在的你我。

後記:沒有開場白,但可以有後記吧。如果你覺得這個人的答案離題萬丈(i.e. 呢條友答到離晒題),煩請見諒。這問題困擾我好一陣子,不是因為這位讀者問起才引起困擾,而是人在不同階段、不同崗位、不同場合會有大相徑庭的答案。
入職前、在位時、離職後,
新丁、經理、老闆,
即使同一個人也會有不同感受。
文章開首設定了「一刻」是重點,其實是錯誤的,重點應該是「鍾意」。要知道自己是否鍾意不難,但要了解為什麼鍾意、為什麼不鍾意、什麼時候鍾意、怎樣才會鍾意很困難。
近期的自我介紹,由「我做audit」改成「我以前做audit」。在書中提過當時離開沒有像預期般興奮,原因是當時audit令我失望了,或者我令audit失望了。偏偏以前audit的經驗才令我得到現在這份工作,甚至CV上的work experience跟大大隻字寫上ex-auditor沒分別,感謝那帶一點點不完美的回憶成就了現在的我。那麼「哪一刻」鍾意還重要嗎?我喜歡過、付出過、從中獲益過,就足夠了。
舊日回憶的山丘
主唱:容祖兒
作詞:藍奕邦
作曲:矢野真紀